首页 > 资讯> 鸿峰动态 > 一封迟寄13年的信,让88岁的他孤身奔赴大连
2025-09-28
时光的尘埃,或许会掩盖许多往事,但无法湮灭一颗真诚的心。
2012年,中央电视台的荧幕上,隋鸿锦教授与他创立的生命奥秘博物馆走入了全国观众的视野。节目详细讲述了隋教授如何通过生物塑化技术,将人体与动物标本化为永恒的艺术与科学教材,以及其所承受的艰辛与非议。
在千里之外的兰州,一位名叫满松铎的先生坐在电视机前,心潮澎湃。镜头前的科学坚守与镜头后的世俗压力,都让他感同身受,敬佩不已。那一夜,他提笔倾泻心声,用最传统的方式——手写信笺,写下了一封长达三页的信,向这位“陌生而熟悉的朋友”表达他最崇高的敬意和最坚定的支持。
然而,这封信却因种种原因,未能如期寄出。 它被悄然收起,夹藏在岁月的旧物里,一藏便是十三年。
十三年,足以让世界换了模样。2025年,88岁高龄的满先生在整理旧物时,与这封泛黄的信笺重逢。纸页已微黄,但当年的墨迹依旧清晰,那份澎湃的情感未曾褪色半分。这一次,他没有再让这份欣赏延迟。他将信寄往了大连,也寄出了一段跨越了十三年的牵挂。
让他没想到的是,隋鸿锦教授收到这封跨越了13年时光的信后,第一时间打电话给满先生。电话两头,因为一份迟到了13年的理解与支持,惺惺相惜。
得知隋教授的回复后,满先生内心久久不能平静。然而,当他将远赴大连的想法告诉家人时,却遭到了坚决反对。 家人担心88岁高龄的他无法承受长途颠簸,生怕途中发生意外。
但这一次,老人选择了"任性"。 怀揣着十三年的期盼,他偷偷买下车票,简单收拾行装,便悄然出门。这是一场蓄谋十三年的"出走"。
88岁的满先生不顾年事已高与路途遥远,毅然决定从兰州远赴大连。 两千多公里的路程,对于年轻人尚属疲惫,对耄耋之年的老人更是巨大的挑战。老人一路颠簸,整整用了两天时间,辗转多种交通工具,只为实现十三年前的心愿。
激动之下,满先生站在隋鸿锦教授面前,郑重地取出那封手写信,以朗诵的方式,将十三年前未能亲口诉说的敬佩与祝福,一字一句地读给隋教授听。那一刻,时光仿佛倒流,真挚的情感穿越时空,感动了在场每一个人。
更令人动容的是,满先生还特意带来了兰州特产的哈密瓜,那两个沉甸甸的瓜,不仅是远方带来的甜蜜礼物,更是一位老人最朴实、最厚重的心意。
今天,2025年9月16日,满先生终于踏进了大连生命奥秘博物馆,实现了他13年前的心愿。
13年,足以让一个婴儿成长为少年,让一座城市焕然一新,让世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。
但有些东西从未改变:一位老人对科学的热忱,对坚持的敬佩,对真理的追求。
今天,在大连生命奥秘博物馆。88岁的满先生缓缓走过展厅,看着那些曾经在电视上见过的标本,13年前的画面与眼前的现实交织在一起。
这是一场跨越13年的赴约,是一次关于坚持与理解的相遇,更是两个灵魂的共鸣。
时光会老,但真诚永不褪色;距离遥远,但知己终会相逢。
这一刻,所有等待都值得。